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改革勇嘗“頭啖湯”
更新時間:2020-12-01 15:13:59
截至2019年底,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國內外專利申請達4300余項,專利授權2300余件。然而,在成為“專利大戶”前,京信通信也曾為專利問題所擾,甚至遭遇了一場長達10年的國際專利訴訟案。雖然最終訴訟案京信通信獲勝,但公司為此付出了上千萬元的訴訟費。
“知識產權問題不解決,產品就走不出國門。”京信通信吸收這一慘痛教訓,全面發力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
京信通信所在的廣州開發區,擁有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為了鼓勵企業創新,作為全國唯一的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改革“試驗田”,隸屬廣州開發區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勇嘗“頭啖湯”(粵語地區民間俗語,煲湯試味的第一口湯。引申為做什么事都爭當第一人,敢為人先),首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互認政策先河,在知識產權體制機制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創新等領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第一批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試點和典型案例。
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落地
“有了這份保障,再遇到海外糾紛,企業的負擔會大大減輕。”京信通信副總裁李學鋒所說的保障是指“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
根據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數據,中國超過20%的“走出去”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中曾遭遇知識產權糾紛,僅2018年在美國就有1047家中國企業因知識產權問題成為被告。
為了擴大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從國內拓展至海外,廣州開發區發揮知識產權保護要素集聚的優勢,推出了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保單,向區內的金發科技、京信通信2家企業簽發了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保單,為企業提供725萬元的出海風險保障。
早在2017年,廣州開發區已推出了知識產權“美玉10條”,并在2018年修訂頒布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今年5月,“知識產權10條”2.0加碼出臺。“相比以往政策,‘知識產權10條’2.0版金融扶持面更廣,特別是新增了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獎勵,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局長藍偉鋒說。
此外,廣州開發區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引導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市場,成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中心,設立200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參與組建6億元廣州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設立6500萬元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運營發展基金。兩只基金共完成9筆股權投資,其中2家被投企業已實現科創板上市。
累計發行3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
“廣州開發區相當一部分中小民營企業都有自主創新技術,但普遍缺乏龐大的固定資產。支持中小企業辦大事,必須將他們手中的知識產權資本化、價值化。”藍偉鋒說。
對此,廣州華銀健康科技公司(以下簡稱華銀)副總經理向賢青坦言,作為國內在病理學、精準醫學和遠程病理方面領先的高科技企業,華銀近年來保持每年40%—50%的快速增長,對資金持續投入的需求很大,使用知識產權作為助推工具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2019年,華銀獲得廣州開發區第一批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融資。今年,其再次以核心專利權為“知本”,成為生物醫藥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首批獲益企業,獲得1000萬元融資款項。
繼去年全國首支純專利資產證券化產品落地后,廣州開發區今年8月又正式發行兩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中信證券—廣州開發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粵開—廣州開發區金控—生物醫藥專利許可1—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為企業提供4.34億元融資。至此,廣州開發區累計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達到3支,占全國總量的30%。
目前,在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方面,廣州開發區初步形成了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質押融資—投資基金—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知識產權金融資金供應鏈,逐步打造成為知識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區。今年前9個月,已幫助144家企業完成專利質押融資21.49億元,占全市比例37.91%。
2年后國家知識中心將初見成效
“雙11”當天,廣州開發區在北京舉行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
歷經10年發展,中新廣州知識城已建成全國唯一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統一管理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集中高地,聚集了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100多家機構。2019年,累計專利申請量達1798件,發明專利申請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同比分別增長76%、137%、116%。
“未來,中新廣州知識城將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著力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范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廣州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2年,國家知識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到2035年,知識城營商環境位居國際前列,知識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